
煤炭行业逆风而行,淮北矿业能否换道超车?
每次聊到煤炭,大家很快达成一个共识,就是周期太强,波动很猛,谁都说,这两年行情变了,今天我想和你聊聊一个不一样的角度,煤炭公司到底能不能靠转型,真的走出周期困境,还是会陷在价格起伏里?
先说数据,直接掰开淮北矿业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只有318.41亿,同比暴跌43%出头,然后净利润只剩10亿出头,跌幅接近75%,这个数字,不管怎么都是市场寒气扑面,别说股东,管理层估计心里也慌。
不过仔细瞅瞅,其实不止淮北一家,2023年到2024年,全国超八成煤企都出现了类似的剧本,就是价格先跌为敬,产量同步往下走,然后利润缩水,现金流也变紧了。为何会这样?一个原因是煤炭产能周期调整,另一头是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,特别是房地产钢铁这些大客户日子不好过,整体需求疲软。
淮北矿业还比不过同行吗?大家都在逆风挣扎,淮北今年的跌幅比一些核心公司如陕西煤业、兖矿能源还要猛一点。比如陕西煤业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下降约60%,淮北却是74%,差距还是挺明显,因此问题不在单一板块,反映的是整体结构性压力。
数据背后,有些细节值得聊聊。比如煤价,前三季度均价804元/吨,比去年少了300多元,等于每吨直接少赚一大笔。可是7月以后,焦煤价格却并没有持续下探,反而每月回升,到10月是1580元/吨,而且机构一致预计后续还可能涨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整个市场在筑底,但复苏并不均衡。
还是要关注一个细节,就是公司成本。其实降本增效不是喊口号而已,今年吨煤成本降到461元,比去年更紧,不过销量一跌,单位固定成本攀高,这就是周期行业的老毛病,销量稳才好控成本,一旦量缩,再省也没用。
煤炭主业短期受挫,但整个公司真的就无路可走吗?其实不然。拿乙醇举例,今年是公司化工线的主力增长点。乙醇不但产量在涨,四季度冲击年产目标,会带动利润新增长。全球最大合成气法制60万吨无水乙醇项目已经投产,这一项目在行业里的地位相当突出,带来的边际效益也很可观。对于很多化工企业来说,就是一个“链条延伸”的标准动作。
举个行业外的例子,陕煤集团去年也在做甲醇和乙醇延链布局,短期亏损,长期却实现盈亏反转,2019-2024年,陕煤非煤业务利润占比从不足5%增长到近15%,这给淮北的路径提供了参考。也就是说,只要化工项目持续发力,主业压力就有望做对冲。
电力板块和新能源算是“补链”。淮北今年完成了84MW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,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后不仅拉动用煤量,还为公司提供稳定现金流。对比一下国内很多煤企,光伏和风电布局都比不过淮北的节奏。同期郑煤投建的分布式光伏容量还不到10MW,这样一谁在新能源上更积极,谁未来抗风险能力更强,基本一目了然。
矿产收储方面,公司收储了超2000万吨的煤炭深部资源。加上省内外石灰石项目、碳酸二甲酯等新材料布局,这个动作,不仅让资产负债表更丰厚,还为将来做多元业务储备了弹药。实际全国矿业转型进程里,但凡谁资源储备宽裕,谁接下来低谷期里活得久。
可是,这些动作真的能帮助公司跳出周期陷阱吗?行业的实际情况是,煤炭公司没有阿里腾讯那种轻资产高成长,转型需要漫长时间,且资本消耗巨大。即便是甲醇、乙醇项目,前期投资也非小数,盈利兑现周期可能长达三五年。但假如不转型,不补链,那等于只能被动承受周期波动,利润饱受煎熬。因此,像淮北这样多元化布局,至少能提高企业抗风能力,让公司在行业调整期不被一棍子打趴下。
回到资本市场角度,看机构预期,15家机构评级,13家都是买入,目标价均值16元,对比当前股价,还是有溢价空间。对比德邦证券团队对行业的预测准确度71%,以及他们对淮北未来盈利的乐观预期,这不是盲目的乐观,而是数据支撑下的专业判断。
不过投资里没有只赚不赔,风险依然不少,比如安全生产、经济下行、产量波动,每一项都可能影响财报。而且煤炭公司的转型难度远大于传统制造业,更不如互联网企业适应力强。未来两三年,淮北到底能不能兑现业绩弹性,实现多元突破,还是只在行业下行中苦苦收缩,谁也无法百分百保证。
说到这里,其实值得我们思考一个问题,煤炭公司转型升级到底有没有行业天花板?是不是只是把困境拖延而已?还是有一天真的能穿越周期找出稳定成长路径?这个问题,不仅是淮北要考虑,也是整个煤炭产业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,怎么你有什么想法?
亿腾证券-配资网网站-第一配资网-配资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