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地缘政治这桌牌局,最忌讳的就是手里拿着一把烂牌,却总想着跟桌上的大佬们玩心跳。
你以为你在秀操作,其实在大佬眼里,你连底裤什么颜色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亚美尼亚,就是那个把把梭哈,结果被人清了场的倒霉蛋。
2023年9月,高加索山区的空气里还带着夏末的余温,但纳卡地区12万亚美尼亚人的心,已经掉进了冰窟窿。
一夜之间,阿塞拜疆的坦克履带碾碎了他们关于“保护伞”的最后一点幻想。
说好的大哥呢?
说好的新朋友呢?
一个都没来。
电话打不通,推特没人回。最后,只有绝望。
这不像打仗,更像是一场大型的、残酷的强制拆迁。
扛着锅碗瓢盆,背着祖宗的画像,一家老小翻山越岭,逃回那个他们名义上的“本土”。
几代人埋骨的地方,教堂的钟声,街角的小酒馆,从此都只存在于记忆里。
更准确地说,是存在于胜利者的地图涂改液之下。
所谓“纳卡共和国”,这个存在了三十多年的政治实体,在一纸公文下,宣布2024年1月1日“原地解散”。
听起来像个公司破产清算,但背后是12万人的家破人亡,和一个民族近乎“灭种”式的文化休克。
这出悲剧,导演到底是谁?说白了,亚美尼亚自己,就是那个最卖力的副导演。
让我们把时间倒回2018年。
那一年,亚美尼亚街头上演了一场“天鹅绒革命”,听着就很文艺,很“西方”。
新上来的那位哥们,带着一股子理想主义青年的劲头,高举民主大旗,开始了一系列“去俄化”的骚操作。
这操作像极了什么?
像极了一个小区的业主,嫌弃原来那个虽然有点土、有点蛮横但确实能看家护院的保安大爷(俄罗斯),然后听信了某个西装革履的物业顾问(美国)的忽悠,说你只要交了我们这边的会员费,装上我们的智能门禁系统,以后就高枕无忧了。
结果呢?
保安大爷被气走了,连带着他放在警卫室的棍子也拿走了。
新的智能门禁系统,顾问确实给你装了,但只是个最基础的版本,功能约等于一个门铃。
真正出事的时候,你按门铃,对面客服只会用甜美的声音跟你说:“亲,我们已经记录您的反馈,并对骚扰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哦。”
然后就没然后了。
俄罗斯的集体安全条约,那可是白纸黑字签了的,俄军基地就杵在亚美尼亚国内。
按理说,纳卡出事,这保安大爷就算心里不爽,也得出来吼两声。
但现实是,2023年,莫斯科的声音比蚊子哼哼大不了多少。
为啥?
一来,乌克兰那边正打得焦头烂额,自家后院火势正旺,实在没精力管别人家的煤气罐。
二来,你亚美尼亚不是天天喊着要“脱俄入欧”吗?
不是觉得我这个保安大爷碍你眼吗?
行啊,那你自己玩。
这就是大国的心态。
帮忙是情分,不帮是本分。
你把我当备胎,就别怪我在你最需要的时候,手机恰好没电。
再看美国那边,就更魔幻了。
从2018年开始,华盛顿对亚美尼亚的“民主转型”赞不绝口,各种NGO项目、人权报告写得花团锦簇。
给人的感觉就是,亚美尼亚已经是自由世界在专制堡垒中的一盏明灯。
可是一到动真格的时候,这盏明灯的电费,美国一分钱都不想掏。
所谓援助,少得可怜,几句谴责,不痛不痒。
美国的战略棋盘上,高加索这个角落,连个角落都算不上。
他们的CPU主要被三件事占着:印太怎么围堵中国,乌克兰怎么消耗俄罗斯,以色列怎么稳住中东。
亚美尼亚?
那是什么?
能吃吗?
更尴尬的是,美国的北约盟友土耳其,是阿塞拜疆的“亲兄弟”。
帮亚美尼亚,等于打土耳其的脸,等于给北约内部添堵。
这笔账,小学生都会算。
所以,美国选择了最省事的方式:假装看不见。
亚美尼亚人这才发现,自己追求的“西方价值观”,在人家眼里,不过是一张可以随时丢弃的宣传单。
你以为你是投靠了光明,结果只是从一个大哥的势力范围,走到了另一个大哥的视野盲区。
更要命的是,这种外交上的摇摆,直接把国家给撕裂了。
亲俄派骂政府是“卖国贼”,忘了谁是历史上的保护人。
亲美派骂对手是“老古董”,不懂民主自由才是未来。
议会里天天上演全武行,社会上口水仗淹没了一切。
军队都懵了,我到底是该听莫斯科的号令,还是听布鲁塞尔的建议?
战略迷茫,国无共识。这种状态去打仗,简直是给对手送人头。
阿塞拜疆这几年,在土耳其和以色列的武装下,早就鸟枪换炮了。
尤其是无人机,玩得炉火纯青,打亚美尼亚那些苏联时代的老坦克,跟打游戏一样。
2020年那场战争,已经是一次惨痛的预演。
亚美尼亚被打得满地找牙,却没吸取任何教训。
他们没去升级装备,没去弥合内部分歧,反而把唯一的希望,寄托在了虚无缥缈的“国际支持”上。
一步错,步步错。
最终,既得罪了老朋友,也没交到新盟友,把自己活活玩成了一座孤岛。
战败是痛苦的,但比战败更可怕的,是“失根”。
那12万逃离家园的亚美尼亚人,他们失去的仅仅是土地和房子吗?
不。
他们失去的是身份认同的根。
教堂被推平,墓碑被砸毁,地名被更改。
这是系统性的文化抹除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发出了警告,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文化遗迹,正在被大规模破坏。
这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几十年后,一个在难民营长大的亚美尼亚孩子,当他想寻找自己民族的源头时,他找不到任何物理上的凭证。
他的故乡,只存在于父辈的口述里,像一个遥远的神话。
这种被世界遗忘、被历史抹去的失根感,会像幽灵一样,纠缠这个民族的世世代代。
亚美尼亚的悲剧,不是第一个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看看历史,捷克斯洛伐克以为靠向西方就能拥抱繁荣,结果自己先分裂了。
南斯拉夫被民族主义引爆,碎成一地。
格鲁吉亚、乌克兰,都曾想借美欧的力量摆脱俄罗斯,结果呢?
国土至今都不完整。
地缘政治的本质,就是一门残酷的物理学。
讲究的是质量、能量和位置,从来不讲感情。
小国身处大国夹缝中,唯一的生存之道,就是拎得清自己几斤几两。
要么,像瑞士一样,有钱到能让所有人都觉得“动你不如跟你做生意划算”,然后宣布永久中立。
要么,像芬兰一样,懂得在巨熊身边跳舞,既保持距离,又不得罪死。
最怕的就是亚美尼亚这种,没钱,没实力,内部还一团糟,却偏偏喜欢在外交上玩极限运动,搞“一边倒”。
说到底,想活下去,靠的不是“你以为的朋友”,而是你自己的脑子和拳头。
脑子,用来搞好内政,凝聚共识;拳头,用来保证至少在朋友赶来之前,你还能站着。
亚美尼亚三样都没占。
所以纳卡的丢失,不是偶然,是它一系列错误选择累积下的必然。
这12万人的流亡之路,铺满了一句用血写成的话:
靠谁,都不如靠自己。
亿腾证券-配资网网站-第一配资网-配资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